廿四晉中援鄂醫護逐個講之二十三靈石張敏

看晉中 發佈 2020-02-27T01:50:56+00:00

因為我戴著燕尾帽一一記靈石人民醫院援鄂護士張敏一、元宵,上武漢一線去靈石縣人民醫院派出護士張敏援鄂,在院長景永茂和神經內科主任徐建明來說,是順理成章的事,"她平日裡工作上就叫人放心,人實實在在,業務也精。


因為我戴著燕尾帽

一一記靈石人民醫院援鄂護士張敏

一、元宵,上武漢一線去

靈石縣人民醫院派出護士張敏援鄂,在院長景永茂和神經內科主任徐建明來說,是順理成章的事,"她平日裡工作上就叫人放心,人實實在在,業務也精。"

張敏平靜的正月生活是在2月9日凌晨被打破的,因為事先遞交過申請書,半夜2:30來電雖意外但一聽是這任務也就不意外了:根據市衛健委安排,繼榆次太谷6人後,晉中將派18名醫護當日上午趕到武宿機場,匯入省援鄂醫療隊,而靈石需要派出護士4名,領導問張敏可否執行。

"行,我沒問題!"她隨即起床開始準備行囊。

帶著同事、家人的牽掛與囑咐,當晚,她已經和本單位周立琴、毛小花、趙榮霞三位姐妹飛抵武漢住進休息點,並捨去一頭秀髮,剃成了光頭,這倒也沒什麼,因為剃是工作的需要,只是照鏡子看時不免還是有些感傷,為了留住這一刻,四人還拍了張合影留念。

在參加江漢方艙醫院嚴謹的崗前培訓後,張敏很快編入班組,開始了在武漢這座陌生城市的護理工作。

二、抬了一張床,難受了半個小時

護理工作的常規辛苦在張敏來說,早已習已為常,但在從未穿過的隔離服狀態下高強度地工作,張敏還是沒想到。

"寧可憋死癢死,咱們也絕對不能暴露感染死!"院感培訓從頭到尾老師無數次強調的法則,張敏謹記在心,但知易行難,實際的難受還是遠遠超過了張敏的想像,特別是最初三四天。

"這麼說吧,就是不幹活,穿上防護裝備入艙,一個小時後我都會憋得死去活來。"身上的裝備笨重如熊貓服,手上還承包著若干病患的護理活兒,加上語言、氣候的不適應,張敏說要想挺住就得不斷給自己的意志力打氣。

在同行眼裡,張敏克服困難適應崗位算是快的,而一肚子憋屈的她,面對患者或渴望或焦躁或和氣的目光時,永遠保持著耐心和微笑,她告訴每一個服務對象,自己來自太行、呂梁兩山最近的汾河之畔小山城,她希望把每個方艙里的病患健康送出病區,那樣的話雖苦點也高興。

有一次,當地同行讓她幫忙抬了一張床,一番折騰抬完後,張敏的難受達到了頂點。"半個小時我大聲喘息不已,我感覺我的胸腔那一刻就要爆炸了,汗水和淚水嘩嘩下墜……"這些痛苦的武漢細節,將深深地刻在她未來的記憶里。

她介紹道,一個班雖說只有六小時,但班中的每一分鐘都是神經集中身心俱疲的,而且,班前兩小時就得從駐地賓館出發,班後還得消毒總結兩小時,這樣算下來,一天十個小時的工作時長,讓張敏累得挨枕頭即可入睡。

除了苦,更難的是不敢吃飯不敢喝水,"得有計劃地吃喝!"

因為多層防護服的寶貴和穿脫不便,她和同事除剃了光頭,更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穿上它就不再上廁所。而要做到這,就得早早節食禁水,以下午14點上班為例,早飯她得逼自己拚命吃飽,然後直到上班前,堅決不再喝一口水,而一天中的第二頓飯,只能到晚上22時之後再用,"開始時有些不適應,飯點餓得慌,也炫暈過,現在已經適應。"當地愛心人士給援鄂人不斷送來乾糧、水果,睜眼即可看著堆在桌上的愛心物資,體會自己被關注被崇敬,張敏覺得,苦亦有甘,無悔出征。

現在在她工作的江漢方艙里,醫護同行和病患常向張敏翹起欣賞的大拇指,她的能力和作風征服了眾人,她有了付出更多的自勵動力。

三、惦念家鄉盼早歸

英雄本是凡人,出征的醫護都是孩子的爸媽,也是年邁爹娘的娃。張敏的丈夫在靈石鄉下的段純鎮煤企鑫源公司工作,早出晚歸顧不上家,平時一雙兒女全是她在照管,兩孩子分別上一年級和七年級。

她是汾礦集團張家莊礦的礦工子弟,從介休十中(礦中)考入山醫大汾陽學院高護專業,2004年來到家鄉的縣人民醫院工作,已晉升中級職稱。她留給同事們的印象是"神經內科護理崗骨幹",常規操作她在行,重症監護她擔當。一度病重的患者,每每在她吸痰、翻身、視瞳等精心護理後,評價她的全是誇讚。

在家庭建設上"里里外外一把手"的張敏,珍惜擁有的一切,她說:"我能勝任武漢的工作,困難我理當克服,只有和家人的相思之苦受不了。"有一天視頻連線女兒時,女兒說想媽,然後說著突然從螢幕上消失了,張敏不由得眼淚奪眶而涌,一陣工夫後女兒回到螢幕中,口中說著鼓勁話,卻也明顯是哭過。事後,張敏在日記中寫道:因為我選擇了以戴燕尾帽為終身職業……



她還牽掛著身為殘疾人的娘家父母,加之母親是有著糖尿病、高血壓的慢性病人,更叫她放心不下,父母卻每次電話聯繫都只顧叮囑她,她只能求助惟一的妹妹代行孝道。

她是晉中基層醫護戰線上普通一兵,堅定的信念讓她沒有畏懼於出征,她的身後,是靈石醫療集團乃至全晉中的衛健同行,她抱定的想法簡單而有力:"派了我來,我就得干好,完成使命,做好防護,早日歸鄉。"

待到歸時,她說她會記得給女兒買說好的大抱枕,會向黨組織和同事們分享在鄂期間的故事和收穫!


關鍵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