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斌教授團隊Sing LIVE 2020精彩病例轉播,展示中國高效CTO PCI技術

國際循環 發佈 2020-02-26T07:28:34+00:00

圖8.左前斜加頭位:正向Runthrough導絲在Guidezilla內穿入逆向微導管圖9. 左前斜加頭位:血管內超聲檢查圖10. 用雙腔微導管正向造影,顯示支架置入位置圖11. 左前斜位:最後結果專家簡介張斌,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內科主任醫師、博士生導師。

編者按:亞太地區久負盛名的心血管介入大會Sing LIVE 2020會議於2020年1月15~17日在新加坡召開,歷史悠久的Sing LIVE創辦於1989年,由新加坡國家心臟中心主辦,每年一次已舉辦31年。新加坡是東西方國家的橋樑,掌握了解最新的世界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的資訊,可以看到最新的心臟介入治療的器械。會議邀請到日本、歐美最負盛名的心血管病介入專家到會,包括Etsuo Tsuchikane土金教授,Masahiko Ochiai洛合教授,以及亞太CTO俱樂部的主要成員。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的張斌教授作為主席團成員和SingLive CTO Intervention主席團成員,從廣東省人民醫院轉播一台精彩的慢性閉塞病變(CTO)介入治療病例到新加坡主會場,展示了中國的高效CTO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(PCI)技術。

廣東省人民醫院 張斌教授

手術演示的病例是既往一年內三次嘗試開通RCA CTO病變失敗的54歲患者,其中,最後一次正向PCI時出現了血管穿孔而停止手術。患者有糖尿病、高血壓等危險因素,左室射血分數(EF)為74%,腎功能正常。

冠狀動脈造影及CTO病變情況:左冠狀動脈系統無顯著狹窄。右冠狀動脈近端已置入支架;CTO位於右冠狀動脈的遠端,累及到後三叉;進入點明確;CTO段長大於20 mm;鈣化、無彎曲;但遠端登陸區小,直徑約1.5 mm。可見非常迂曲的CC 1級心外膜左房支的側支循環到左室後支;CC 0級室間隔側支循環到右冠狀動脈後降支(PDA)。(圖1,2,3,4)

圖1. 左前斜位:右冠開口和近端已置入支架,遠端閉塞

圖2. 左前斜位:對側造影提示PDA及PL細小

圖3. 右前斜加頭位:第一間隔支與前降支角度大

圖4. 右前斜加足位:第一間隔支靠近PDA段迂曲,連接部幾乎CC 0級

新加坡現場專家討論,絕大多數意見:由於正向失敗三次,並出現過穿孔的併發症,應首選策略是逆向PCI。但日本土金悅夫教授的意見是可先嘗試正向。

由於正向失敗三次,加上CTO遠端血管太小,術者認為正向成功率低。儘管逆向開通難度大,但結合廣東省人民醫院的CTO介入治療經驗,術者決定以逆向開通作為主要策略。

治療上穿刺股動脈和橈動脈。分別使用7F AL 0.75 和7F XB 3.5指引導管。由於右冠狀動脈近段已置入支架,直到開口以外2 mm,右冠狀動脈指引導管進入冠狀動脈十分困難,並同軸性差,為將來的治療帶來困難。正向引入Corsair 135和Pilot 150導絲,導絲進入內膜下後,啟動逆向PCI。

逆向PCI的第一步選擇介入治療的側支循環。由於心外膜支細小而又極度迂曲,穿孔風險極大。雖室間隔支同樣細小,第二第三室間隔支依稀看到遠端連接PDA,但第一室間隔支最大,加之PDA小,直徑約1.0 mm,故選擇第一室間隔支。從解剖結構來看,是從前降支和第一室間隔支角度非常大,手術中,Runthrough和Sion black導絲無法進入第一室間隔支。新加坡現場專家建議用雙腔微導管,有的醫生甚至建議用球囊擴張迂曲段,用於拉直迂曲段,利於導絲進入室間隔支。術者採用自己摸索的改良簡易反嚮導絲技術:在不退出雙腔微導管到體外的情況下,將雙腔微導管退到主動脈內,退出Sion black導絲到主動脈內,送入雙腔微導管,使Sion black在主動脈內折彎,然後,進入前降支遠端,回拉雙腔微導管,使Sion black進入第一室間隔,這種快速簡易反嚮導絲技術是第一次展示到國外。(圖5)

圖5. 右前斜加頭位:利用雙腔微導管,行簡易反嚮導絲技術,導絲進入第一室間隔支

進入室間隔支後,如何通過室間隔支是極大的考驗,由於正常的冠狀動脈造影無法顯示室間隔支的連接段,新加坡現場專家提問是否需超選擇造影。術者根據個人經驗回答了超選擇造影的優缺點。對室間隔支,超選擇造影能發現的側支循環,不一定容易通過,而不能發現的0級側支循環,也可能是輕易通過。而且超選擇造影有潛在可能引起室間隔支損傷。這次使用Sion black導絲通過0級側支循環,也是術者近年來探索的新方案(圖6,7)。使用Sion black導絲通過極度扭曲或0級的室間隔側支循環可能比普通Sion導絲成功率更高。使用0級室間隔側支循環作為介入治療逆向通道,存在非常大爭論,導絲衝浪技術也是,除中國醫生之外的亞太CTO俱樂部成員多數反對使用。但術者既往逆向PCI實踐中,20%~30%的室間隔側支循環為0級側支循環,安全性好,不容易出現心包填塞。

圖6. 右前斜加足位:Sion Black導絲通過室間隔側支循環

圖7. 左前斜加頭位:導絲通過側支循環

通過側支循環後,逆嚮導絲改為Pilot 200,以正嚮導絲和微導管為導向,直接通過CTO,再進入Guidezilla,使用Runthrough導絲正向穿入逆向微導管技術(Rendezvous)(圖8),操縱導絲至左室後支最遠段,血管內超聲顯示右冠狀動脈分叉前直徑約3.0 mm,閉塞前約3.5 mm(圖9)。由於冠狀動脈造影顯示CTO血管非常細小,對側造影也無法良好顯示登陸區的情況。所以,正向送入雙腔微導管,使用側孔造影(圖10),結合血管內超聲和對側造影,確定支架置入的位置,分別置入Xience2.5/3.0/3.5×38 mm支架,血管內超聲指導下後擴張,最後右冠狀動脈血流好,分支無丟失,非常粗大右冠狀動脈(圖11)。

手術僅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,在轉播時間內結束手術。本次手術也體現出中國介入術者高效的技術風格,體現了ESC(效率、安全、經濟)理念。

圖8. 左前斜加頭位:正向Runthrough導絲在Guidezilla內穿入逆向微導管(Rendezvous技術)

圖9. 左前斜加頭位:血管內超聲檢查

圖10. 用雙腔微導管正向造影,顯示支架置入位置

圖11. 左前斜位:最後結果

專家簡介

張斌,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內科主任醫師、博士生導師。

美國心臟病學院Fellow(FACC),美國心血管造影與介入學會Fellow(FSCAI),廣東省醫師協會心臟重症分會主任委員,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症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,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冠心病介入學組副組長,廣東省介入性心臟病學會冠心病介入分會副主任委員,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介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,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介入心臟病學組委員,中國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心臟重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,廣東省醫院協會心血管介入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。衛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(冠心病介入治療)導師。擅長於疑難高危冠心病的介入治療,較早開展對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的介入治療。曾多次被邀請到英國、瑞士、新加坡、阿聯等大會手術演示,以及赴東南亞、非洲手術教學。

(來源:《國際循環》編輯部)

版權屬《國際循環》所有。歡迎個人轉發分享。其他任何媒體、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「轉自《國際循環》」

關鍵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