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給你一次離開地球的機會,建築師你想去哪兒?

土木在線 發佈 2019-12-31T07:59:58+00:00

© ZA Architects02 火星生活艙離開地球,我們的最小生存空間OPEN建築事務所 + 小米© WU Qingshan「火星生活艙」是2018年由OPEN建築事務與小米合作,設計了一個適合在火星居住的最小生活空間原型。

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,成為人類歷史上的里程碑。

50年時光飛逝,科技不斷進步,2020年,中國航空航天即將開啟新的征程!

那麼,如果給你一次離開地球的機會,你想去哪?

火星還是月球?來自10家知名建築公司的設計師團隊為你描繪出:生活在地球之外的星球的多種奇妙可能

太空移民的第一選擇 ——火星!

01 地穴生活

離開地球,一起去火星打洞?

ZA Architects

德國事務所 ZA Architects 大膽設計了一個「殖民火星」計劃。

他們試圖建立一個大型地下隧道網絡,占據這顆紅色星球。通過現代技術和機器人,計劃在這個星球的玄武岩上,鑿出巨大洞穴。

之後,再在這些巨大的玄武岩洞穴中,製造地下冰川來保障氧氣和水的供應。

02 火星生活艙
離開地球,我們的最小生存空間

OPEN建築事務所 + 小米

「火星生活艙」是2018年由OPEN建築事務與小米合作,設計了一個適合在火星居住的最小生活空間原型。

通過這個項目OPEN 建築事務所將科技的進步融入了設計與建築,實踐了理想房屋的建造。

火星生活艙將小米系列的獨立電子家電合成為綜合產品,用來優化使用空間和資源。通過熱量、凝結水滴和其他由所有電子設備產生的二級產品的再循環,該生活艙可以通過完整的生態系統實現能量、水與空氣的循環利用,使資源消耗最小化。

03 就地取材
3D列印的火星居所

Foster + Partners

Foster + Partners開發的火星人類居所項目,是一項利用半自動化、預編程機器人來建造開發住所的計劃。

建築設計師將通過3D列印系統,製造出堅固的,能容納4個太空人的居住模塊。由機器人事先在火星上搜集火星石材,太空人到達後將開始正式建造。

04 冰屋

火星上的最冷的居所

SEArch + Clouds AO

NASA 贊助的「3D列印住宅競賽」中,「冰屋」項目一舉成為獲勝作品。SEArch 和 Clouds AO在這個項目中,利用3D列印技術,就地取材火星本地材料,將冰凍起來的水作為關鍵元素,保護移民不受輻射的侵害。

冰屋作品優先考慮火星上的生活,利用冰的性能過濾太陽射線,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。

05 火星科學城
最宏大的模擬城市
BIG +Mohammed bin Rashid航天中心

「火星科學城」是由 Mohammedbin Rashid 航天中心的一群工程師、科學家和設計師與BIG 合作的項目。該項目於2017年提出,致力於建立一個模擬火星生存環境的城市。在這個模擬城市裡,科研人員可以測試和探索各類建築策略,以抵抗火星上的輻射和熱量。這就是「火星科學城」。

該城市利用了3D列印技術,用阿聯沙漠中的沙子來建造,創造出一個實驗性居住空間,研究團隊計劃在那兒居住一年。

太空移民的第二選擇 ——月球烏托邦

01 月球住所

早期的太空居住探索

Foster + Partners

2012年,福斯特建築事務所與歐洲太空總署(ESA)合作,推出了一個名為「月球住所」的項目。

該住所計劃主要是通過研究和實驗,以期開發出能容納4人的太空居所。這一方案中,建築設計師們嘗試利用3D列印技術在常年有太陽輻射的月球南端建造房屋。

02 自動裝配實驗室

可以自由生長的太空居所

Monika Lipinska, Laura Nadine Olivier and Inci Lize Ogun

測試實驗室項目是「月托邦」國際設計比賽的勝出作品,旨在設計集居住、工作和研究於一體的空間,成為可以自給自足的月球定居點。

該項目是由 NASA空間建築師、學者和設計師組成的評審團在幾百個入圍作品中挑選出來的。其特色在於,它的結構設計能讓它通過3D列印及自動裝配技術完全張開,使人類將來可以逐步實現殖民月球的目標。

03 生物再生

自我生長模塊

Alessandro Giorgi, Cai Feng, Siyuan PanEsteban Analuiza

Modulpia結構具有模塊化構造的特點,可以隨著時間推移進行有機自我擴張。其培育的植物在產氧排碳的同時可以作為食物供應,灰水凈化系統也保證了飲用水的自給自足。整體結構充分體現了生物再生的概念。

該項目通過名為Weair-Phelan的結構系統,致力於打造一個可擴展的景觀規劃,使人類可以用一種相對經濟實惠,又具有持續發展性且簡單可行的方式居住在月球上。

04 把「大氣層」穿在身上

Stephanie Stiers

單從尺寸上來說,大氣層項目是所有試圖讓人類居住月球方案中規模最小的作品之一。它以一個庇護所為基礎,著眼於「太空旅行」的可能性。確立了這個出發點之後,Stephanie Stiers設計了一套可攜式大氣層套裝,這個套裝可以進行生命補給、並滿足使用者各方面需求。

這個項目旨在實現月球上臨時的、流動的居住目的,人們可以根據既定旅遊路線前往月球探索、旅行。

05 月球村

第一個永久人類定居點

SOM

歐洲太空總署(ESA)和麻省理工學院(MIT)合作,月球村作為第一個人類月球定居點項目被確立,耐久性和自足性是這一項目最大亮點,它也可能成為月球上第一個永久人類定居點。

這個在2019年推出的多學科項目,將會由SOM規劃、設計、開發。

本文來源公眾號:建道築格Archidogs,撰文:Spring Sui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權,請聯繫我們,我們會立即刪除,謝謝!

關鍵字: